空调污染公共场所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
年,国家卫生部对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进行了规定。这些规定要求,公共场所的空调系统中的过滤器(网)、加热(湿)器、冷凝水盘等设备需每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清洗或更换。空调的排风口和过滤网需定期擦洗以保持清洁。同时,冷却塔需每半年清洗一次。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第条强调,公共场所经营者如未按规定对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定期清洗消毒,将面临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的警告和罚款,罚款金额在3万至5万元之间。若情况严重,经营者可能面临停止营业或吊销卫生许可证的严厉处罚。
这些规定旨在确保公共场所空调系统卫生,降低因空调污染导致的健康风险。通过定期检查、清洗和更换关键部件,以及定期清洗冷却塔,可以有效去除可能存在的细菌、病毒、尘埃等污染物,确保空气流通健康。
按照规定,公共场所的经营者需要对空调系统进行定期维护和管理。这包括但不限于每年的全面检查、清洗或更换、定期擦洗排风口和过滤网、以及每半年清洗冷却塔。这些措施有助于维护空调系统的卫生状况,为公众提供一个更清洁、更安全的空气环境。
违反这些卫生规定将受到法律的惩罚。卫生行政部门有权要求经营者进行整改,并对违法行为处以罚款。若情况严重,可能面临更严厉的处罚,如停止营业或吊销卫生许可证。这旨在确保公共场所的经营者认真履行维护空调系统卫生的责任,保障公众的健康权益。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技术要求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清洗需采用机械方法,确保设备、部件、风管以及冷却塔等得到有效清洁。
清洗范围包括送风管、回风管、新风管、空气处理机组内表面、冷凝水盘、加湿器、除湿器、盘管组件、风机、过滤器、室内送回风口及冷却水塔。
专业清洗机构在开始工作前,需查阅技术资料,进行现场勘察,确定清洁工具、设备及工作流程,制定详细的清洗计划与规程。
风管清洗时,应采用专用设备将可视污染物有效收集,严禁人员进入风管内部进行人工清洗。清洗过程应分段、分区域进行,并采取有效隔离措施,确保空气流通不受影响。
部件清洗应使用专用工具,确保清洗后符合相关标准要求,部件应恢复至原始位置,且可调节部件应恢复至原有位置。
冷却塔清洗消毒时,应首先排空冷却水,对内壁进行彻底清洗,去除表面污物。如发现致病微生物,应采用高温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处理,随后排空冷却水并清洗内壁。
在清洗作业过程中,应采取措施控制污染物扩散,保持风管内部负压,隔离作业区,妥善收集污物。
清洗机构可通过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风管不同部位的作业出入口进出,进行清洁与检查工作,必要时可切割出入口,并确保施工后密封处理。
消毒处理时,应选择对风管及设备损害小的消毒剂,确保消毒效果与风管设备的保护。清洗后应及时进行冲洗与通风,防止消毒溶液残留物对人体与设备造成影响。
清洗效果检查包括风管积尘量、部件残留污染物、消毒后的细菌和真菌去除率等指标,需符合卫生要求。清洗机构需进行自检,并由卫生学评价机构对清洗消毒效果进行验证。
清洗后,应使用机器人录制成影像资料,记录所有清洗过的风管内部情况。清洗机构需遵守安全规定,制定安全制度,设置安全员,确保施工人员及建筑物内人员安全,并保护环境。
所有从空调风管系统清除出来的污物均需妥善保存,并按相关法规进行处理。
从事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工作的专业机构需符合特定要求,而用于清洗的主要设备需满足特定技术标准。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规范
1、空调系统新风量应满足每人每小时~立方米。
2、保证空调系统所吸入的空气为室外新鲜空气,严禁间接从空调通风的机房、建筑物楼道及天棚吊顶吸入新风。
3、空调系统的冷却塔、过滤网,表冷器,冷凝水盘表面应保持清洁,定期委托专业清洗消毒机构进行检查、清洗、消毒,并进行定期检测评价。
4、空调房间内的送、排风口应经常擦洗,保持清洁,表面无积尘与霉斑。
5、必须建立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使用、维护、清洗和消毒档案。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L3 人员要求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L3明确人员要求。
专业清洗机构需配备工程技术、空调通风、仪器仪表等专业及技术工人配套的技术人员队伍。
从事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消毒作业的机构还需有消毒技术人员。
甲级专业清洗机构中,经过专门知识培训并考试合格的人员应不少于全体员工的%。
乙级专业清洗机构中,经过专门知识培训并考试合格的人员应不少于全体员工的%。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卫生检验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规范对关键部分进行了详细检验。首先,5.1节提到,对冷却水、冷凝水、送风及风管进行抽样检测,抽样数量依据系统规模、运行状态或风管清洗情况决定。 嗜肺军团菌的检验方法在5.2节有详细说明,附录A提供了具体步骤。5.3节关注新风量的检测,附录B给出了相应的操作指南。5.4节则关注空调送风中的可吸入颗粒物,附录C提供了检测方法。 对于空气净化消毒装置的卫生安全性,5.6节详述了检验指标,包括臭氧浓度(GB/T 或GB/T 法)、紫外线泄露强度(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TVOC浓度(GB/T 附录C法)以及PM浓度(WS/T 光散射法)的检测。性能检验则在5.7节展开,实验室和现场测试相结合,附录E至G分别介绍了阻力、颗粒物净化效率和微生物净化效率、消毒效果的检验方法。 消毒剂的评价采用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5.8节对此有所规定。风管内表面积尘量的检验在5.9节,附录H提供了测量方法,而5.节则针对风管内表面微生物的检验,附录I给出了相应的检验步骤。 最后,本规范自年3月1日起正式生效,为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管理提供了严格的标准和指导。扩展资料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